祖先神农尝百草 继往开来有我们

精华目录

内科目录

 内科目录 ❄  固定目录(内科目录)  、❄   编辑 (内科目录)   、 ❄  固定连接  (精华目录) 、 ❄  编辑  (精华目录)     置顶 范文 —— ❄ 综述范文:  病例万能公式【完整版】 、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大全 、

热门博文

2022年12月19日星期一

5, 大黄附子汤dhfzt

 5 大黄附子汤dhfzt

大黄9附子12细辛3

【中文】大黃附子湯
【汉语】Da Huang Fu Zi Tang
【英文】Rhubarb and Aconite Decoction
【分类】泻下剂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三两 (9g) 炮附子三枚 (12g) 细辛二两 (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冷,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本方证的病机为阴寒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成实。阴寒盛于里,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或胁下偏痛,手足厥冷:寒积阻于肠道,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佐证。寒积结实于里,治当温里散寒,通便攻积。
【释疑】治寒积里实证,方中为何用苦寒之大黄?大黄虽为苦寒之品,但本方仍不失其温下之法。因与大辛大热之附子配伍,且附子之用量大,为《伤寒论》中用量之最,又有细辛为助,大黄之寒性已被制约,取其泻下攻积之功,是 “去性取用” 之配伍。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温下法的代表方,又是治疗冷积便秘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以及尿毒症等属寒积里实者。
3. 注意事项:热结里实证忌用。且大黄用量不宜超过附子。
【方歌】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疝痛方,
冷积内结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20

4, 大黄牡丹汤dhmdt

 4 大黄牡丹汤dhmdt

大黄12丹皮3芒硝9桃仁9冬瓜仁30

【中文】大黃牡丹湯
【汉语】Da Huang Mu Dan Tang
【英文】Rhubarb and Cortex Moutan Decoction
【分类】泻下剂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 (12g) 牡丹一两 (3g) 桃仁五十个 (9g) 冬瓜仁半升 (30g) 芒硝三合 (9g)
【用法】水煎服,芒硝溶服。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病机】本方所治之肠痈为湿热与气血互结而成。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或肿痞,是湿热瘀滞,肠络不通。喜屈右足而不伸,伸则痛剧,为缩脚肠痈。按之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是与淋证的鉴别。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不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是湿热之征。湿热瘀滞之肠痈,治当泻热利湿,破瘀消痈。
【释疑】1. 本方治肠痈为何用下法?本方所治之肠痈,是因湿热瘀滞肠中成实所致。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治病务使邪有出路,而肠腑之实邪,必从大便而去。故用硝、黄,泻热通便,既使湿热瘀毒从大便速下,又使肠腑通畅,通则不痛。
2. 关于本方适用于肠痈的哪个阶段?《金匮要略》中曾说:“脉洪大者,脓已成,不可下也”。但在本方的用法中又说:“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以致后世医家对此认识不一,但现在一般认为肠痈属湿热瘀滞之实证者,脓未成或脓已成而未溃,均可用之。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血瘀肠痈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胰腺炎、急性盆腔炎、输卵管结扎后感染等属湿热瘀滞者。
3. 注意事项:凡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质过于虚弱者均应慎用或忌用。
【附方】1. 清肠饮《辨证录》银花三两 (90g) 当归二两 (60g) 地榆一两 (30g) 麦冬一两 (30g) 玄参一两 (30g) 生甘草三钱 (9g) 薏仁五钱 (15g) 黄芩二钱 (6g) 水煎服。功用:活血解毒,滋阴泻火。主治:大肠痈。
2. 阑尾化瘀汤《新急腹证学》银花 川楝子 (各15g) 大黄后下 牡丹皮 桃仁 延胡索 木香 (各9g) 水煎服。功用:行气活血,清热解毒。主治:瘀滞型阑尾炎初期。发热,脘腹胀闷,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或阑尾炎症消散后,热象不显著,而见脘腹胀闷,嗳气纳呆。
3. 阑尾清化汤《新急腹证学》银花 蒲公英 牡丹皮 大黄 川楝子 赤芍 桃仁 生甘草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蕴热期,或脓肿早期,或轻型腹膜炎。见低热,或午后发热,口干渴,腹痛,便秘,尿黄。
4. 阑尾清解汤《新急腹证学》金银花 (60g) 大黄 (25g) 冬瓜仁 蒲公英 (各30g) 牡丹皮 (15g) 川楝子 生甘草 (各10g) 木香 (6g) 水煎服。功用:清热解毒,攻下散结,行气活血。主治:急性阑尾炎热毒期。发热恶寒,面红目赤,唇干舌燥,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痛拒按,腹肌紧张,有反跳痛,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洪大滑数。
【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8

3, 大陷胸汤dxxt

 3 大陷胸汤dxxt

甘遂12大黄9芒硝24

【中文】大陷胸湯
【汉语】Da Xian Xiong Tang
【英文】Major Chest Draining Decoction
【分类】泻下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大黄六两 (10g) 芒硝一升 (10g) 甘遂一钱匕 (1g)
【用法】水煎服。先煮大黄,芒硝溶,冲甘遂末服。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病机】本证的病机为邪热与水饮互结成实。水热互结,壅塞不通,故见心下硬满而痛,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水热结实,胃肠阻滞,则大便秘结,日晡小有潮热,或短气烦燥;水热互结,津液不得上承,则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沉紧,按之有力,为水热结实于里之征。水热结实于里之证,治当泻热逐水。
【释疑】大黄先煎的意义:本证之病位偏上,在胸脘。大黄先煮,意在减缓其泻下之力,乃取其 “治上者治宜缓” 之意。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大结胸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3. 注意事项: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均应禁用。且应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方歌】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
专治热实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9

2, 大承气汤dcqt

 2, 大承气汤dcqt

大黄12芒硝9厚朴24枳实12

【中文】大承氣湯
【汉语】Da Cheng Qi Tang
【英文】Major Purgative Decoction
【分类】泻下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大黄四两 (12g) 厚朴半斤 (24g) 枳实五枚 (12g) 芒硝三合 (9g)
【用法】水煎服。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分2次温服,以利为度。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甚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病机】本方证的病机为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燥屎形成,邪热与燥屎互结成实,腑气不通。其病机特点可归纳为 “痞、满、燥、实” 四字。“痞”,即胸脘闷塞不通,有重压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指肠中有燥屎,干结难下;“实”,是实热内结,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虽然下利清水而腹满痛不减,以及潮热谵语,脉实等。或气机阻滞,阳气被遏,不能达于四肢而为热厥;或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而发为痉病;或阳明邪热上扰心神,神明昏乱而发狂。症候表现虽然各异,然而其病机则同,皆是热结里实之重证,治当峻下热结,釜底抽薪,以存阴液。
【释疑】1. 本方治热结旁流,下利清水,为何还用大承气汤攻下?本证之下利清水,是因燥屎坚结于里,胃肠欲排出而不能,逼迫肠中津液从燥屎之旁流下。虽然见下利,但其气味臭秽,伴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可见下利是假象,燥屎坚结才是真情。因此,当用大承气汤攻下,使胃肠燥屎得去,则下利可止,是 “通因通用” 之法。
2. 本方治热厥的机理:是因四肢厥逆是假象,热结里实是本质,所谓 “热深者,厥亦深”。四肢虽厥冷,但必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等热结里实之症候。用本方峻下,使热结得下,气机宣畅,阳气敷布外达,则四肢自温。这种用寒下之法治厥冷之证,亦称为 “寒因寒用”。
3. 本方治痉病,为何不配伍凉肝熄风,滋阴舒筋之品?因本所治之痉病,是由实热内结,胃肠热盛,灼伤津液,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但必见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脉滑数实等实热证候,用本方急下存阴,使热去津回,筋脉得养,则痉厥可止,是治本之法。
4. 关于大黄生用、后下的意义:本方之旨在于峻下,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熟用、久煎则泻下之力缓。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又是寒下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痞、满、燥、实四证及舌红苔黄、脉沉实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等属于阳明腑实,以及某些热性病过程中出现的高热、神昏或者谵语、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
3. 注意事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禁用;并注意中病即止,不宜过剂,以免伤正。
【附方】1. 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酒洗,四两 (12g) 厚朴去皮,炙,二两 (6g) 枳实炙,三枚大者 (9g) 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功用: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2. 谓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 (12g) 炙甘草,二两 (6g) 芒硝半升 (9g) 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
3. 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厚朴 (15~20g) 炒莱菔子 (15~30g) 枳壳 (15g) 桃仁 (9g) 赤芍 (15g) 大黄后下 (9~15g) 芒硝冲服 (9~15g) 水煎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梗阻之解除。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
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7

1, 十枣汤szt

 1, 十枣汤szt

甘遂大戟芫花各等份大枣10

【中文】十棗湯
【汉语】Shi Zao Tang
【英文】Ten Jujubes Decoction
【分类】泻下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芫花 甘遂 大戟各等分
【用法】作散剂,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下。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 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病机】本方所治悬饮或水肿,病机为水饮壅盛,结实于里。水饮停聚胸胁,气机阻滞,则胸胁疼痛,或咳唾时牵引胸胁作痛,甚或胸背牵引疼痛不敢深呼吸;水饮迫肺,肺气不利,则短气咳唾;水饮停留心下,气结于中,胃失和降,则心下硬满,干呕;饮邪阻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痛目眩。水饮外溢肌肤,内壅脏腑,气机不畅,三焦阻滞,则一身都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苔白滑,脉沉弦,为水饮结聚于里之征。此证非一般化饮利水之法所能及,当攻逐水饮,使之速去。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水肿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者。
3. 注意事项:一是方中大戟、甘遂、芫花宜用散剂,不宜煎汤去渣服用。二是宜清晨空腹服,每日1次,不可多服,且只宜暂用,不可久服;而且还应从小剂量开始,若服后下少,水饮不去,则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一般不超过3g。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养胃气。四是本方只宜于正盛邪实者,年老体弱者慎用;若正虚邪实,非攻不足以去其水,可以用本方与益气健脾和胃之剂交替使用,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但虚证水肿及孕妇忌用。
【附方】控涎丹 (又名妙应丸、子龙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 甘遂去心 紫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 上药为末,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3g,晨起以温开水送服)。功用:祛痰逐饮。主治:痰伏胸膈证。忽然胸背、颈项、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等证。现常用于治疗颈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胸腔积液、腹水、精神病、关节痛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属痰涎水饮内停胸膈者。
【方歌】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24

10镇肝熄风汤zgxft

 10镇肝熄风汤zgxft

怀牛膝30代赭石30龙骨15牡蛎15龟板15白芍15玄参15天冬15茵陈6川楝子6生麦芽6甘草4.5


【中文】鎮肝熄風湯
【汉语】Zhen Gan Xi Feng Tang
【英文】Liver-Sedating and Wind-Extinguishing Decoction
【分类】治风剂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牛膝一两 (30g) 生赭石一两 (30g) 生龙骨五钱 (15g) 生牡蛎五钱 (15g) 生龟板五钱 (15g) 生杭芍五钱 (15g) 玄参五钱 (15g) 天冬五钱 (15g) 川楝子二钱 (6g) 生麦芽二钱 (6g) 茵陈二钱 (6g) 甘草一钱半 (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病机】本方所治之类中风,是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内动,气血逆乱,并走于上所致。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血随风阳上逆,气血并走于上,则脑部热痛,面红如醉;甚或气血逆乱,发为中风,轻者中经络,见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重者中脏腑,猝然眩晕颠仆,不知人事。脉弦长有力,为肝阳有余之征。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治以镇肝熄风,引血下行为主,佐以滋养肝肾之法。
【释疑】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之证,为何配伍疏肝理气之品?
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强,性喜升发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降逆之品以强制肝阳下行,势必影响其升发条达之性而致抑郁不舒,肝气越郁则愈逆。故配疏肝理气之品,以顺其升发条达之性,使肝气不郁,则肝阳易于潜降。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临床应用,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3. 注意事项:气虚血瘀之中风,不宜用。
【附方】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生淮山药 一两 (30g) 怀牛膝 一两 (30g) 生赭石 八钱 (24g),轧细 生龙骨 六钱 (18g),捣细 生牡蛎 六钱 (18g),捣细 生怀地黄 六钱 (18g) 生杭芍四钱 (12g) 柏子仁 四钱 (12g) 磨取铁锈浓水,以之煎药。功用:镇肝熄风,滋阴安神。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头目眩晕,耳鸣目胀,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硬而长。
【方歌】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龟板赭茵从,
龙牡麦芽膝草楝,肝阳上亢能奏功。
【附注】乌龟 (Chinemys reevesii / Mauremys reevesii)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濒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三中。该物种受区域性贸易管制,贸易时须有准许证或来源地证明书。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35

9羚角钩藤汤ljgtt

 9羚角钩藤汤ljgtt

羚羊角4.5钩藤9桑叶6菊花9鲜生地15白芍9贝母12竹茹15茯神木9甘草2.4

【中文】羚角鉤藤湯
【汉语】Ling Jiao Gou Teng Tang
【英文】Antelope Horn and Uncaria Decoction
【分类】治风剂
【出处】《通俗伤寒论》
【组成】羚角片 钱半 (4.5g),先煎 霜桑叶 二钱 (6g) 京贝母 四钱,去心 (12g) 鲜生地 五钱 (15g) 双钩藤 三钱 (9g),后入 滁菊花 三钱 (9g) 茯神木三钱 (9g) 生白芍 三钱 (9g) 生甘草 八分 (2.4g) 淡竹茹 五钱,鲜刮 (15g),与羚羊角先煎代水
【用法】水煎服。
【功用】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主治】热盛动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发为痉厥,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
【病机】本方所治之证,为温热病邪内传厥阴,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所致。肝经热盛,故高热不退;热盛动风,风火相煽,且热盛灼津耗液,筋脉失养,故手足抽搐,发为痉厥。邪热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内扰心神,则烦闷躁扰,甚则神昏;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脉弦而数,为肝经热盛阴伤之象。治宜清热凉肝熄风为主,佐以养阴增液舒筋为法。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经热盛动风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高热烦躁,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乙脑以及妊娠子痫、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抽搐等属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或肝热风阳上逆者。
3. 注意事项:温病后期,热势已衰,阴液大亏,虚风内动者,不宜用。
【附方】钩藤饮《医宗金鉴》人参 (3g) 全蝎 去毒 (1g) 羚羊角 (0.5g) 天麻 (6g) 甘草 炙 (1.5g) 钩藤钩 (9g) 水煎服。功用:清热熄风,益气解痉。主治:小儿天钓。壮热惊悸,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头目仰视等。
【方歌】羚角钩藤菊花桑,地芍贝茹伏草襄,
凉肝熄风又养阴,肝热生风急煎尝。
【附注】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极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不能进行商业目的野生标本贸易。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34

8牵正散qzs

 8牵正散qzs

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酒引

【中文】牽正散
【汉语】Qian Zheng San
【英文】Symmetry-Correcting Powder
【分类】治风剂
【出处】《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
【用法】散剂。每次服3g,热酒送下,不拘时候。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斜,或面肌抽动,舌淡红,苔白。
【病机】本方主治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素体阳明内蓄痰浊,阳明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隧不利,筋肉失养,驰缓不用。缓者为急者牵引,故口眼斜;风盛则动,故或面肌抽动。风痰阻于经络为患,治宜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卒然口眼斜,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者。
3. 注意事项: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之口眼斜,半身不遂,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全蝎有一定的毒性,用量不宜过重。
【附方】止痉散《流行性乙性脑炎中医治疗法》全蝎 蜈蚣 各等分 上研细末,每服1~1.5g,温开水送服,每日2~4次。功用:祛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痉厥,四肢抽搐等。对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亦有较好的疗效。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31

7消风散xfs

 7消风散xfs

荆芥6防风6牛蒡子6蝉蜕6苍术6苦参6石膏6知母6木通3当归6生地6胡麻6甘草3

【中文】消風散
【汉语】Xiao Feng San
【英文】Wind-Dispersing Powder
【分类】治风剂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 各一钱 (各6g) 甘草 木通 各五分 (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病机】本方所治之风疹、湿疹,为风热或风湿郁于肌肤腠理所致,风湿热邪侵袭人体,浸淫血脉,外不得透达,风不能疏泄,郁于肌肤腠理,故见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抓破后津水流溢等。治宜疏风为主,佐以清热、除湿之法。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脉浮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3. 注意事项:风疹属虚寒者,则不宜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方歌】消风散中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33

6玉真散yzs

 6玉真散yzs

白附子天南星天麻羌活防风白芷 各等份 引以酒或童便

【中文】玉真散
【汉语】Yu Zhen San
【英文】True Jade Powder
【分类】治风剂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南星 防风 白芷 天麻 羌活 白附子 各等分
【用法】散剂。内服:每次6g,每日3次,用热酒调服;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次9g,每日3次,用热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敷患处。亦可水煎服,用量按比例酌定。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定搐。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病机】破伤风为风毒之邪从破伤之处侵入经脉,津液凝聚成痰所致。风胜则动,引动内风,故见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等破伤风之症候。治宜祛风化痰,止痉定搐。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破伤风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有创伤史,牙关紧急,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于破伤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属于风邪袭于经络者。
3. 注意事项:破伤风而见津气两虚者,不宜使用;肝经热盛动风者忌用。白附子、天南星均有毒性,用量宜慎,孕妇忌服。
【方歌】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
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附注】天麻 (Gastrodia elata)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易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