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神农尝百草 继往开来有我们

精华目录

内科目录

 内科目录 ❄  固定目录(内科目录)  、❄   编辑 (内科目录)   、 ❄  固定连接  (精华目录) 、 ❄  编辑  (精华目录)     置顶 范文 —— ❄ 综述范文:  病例万能公式【完整版】 、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大全 、

热门博文

2022年12月20日星期二

1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mxsgt

 1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mxsgt  麻黄9石膏18杏仁9炙甘草6


【中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汉语】Ma Huang Xing Ren Gan Cao Shi Gao Tang
【英文】Ephedra, Apricot Kernel, Licorice and Gypsum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 (9g) 杏仁五十个 (9g) 炙甘草 二两 (6g) 石膏半斤 (18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病机】本方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无汗,苔薄白,脉浮是表邪未尽之征。治当辛凉透邪,清肺平喘。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3. 注意事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本方均非所宜。
【附方】越婢汤《金匮要略》麻黄六两 (18g) 石膏半斤 (24g) 生姜三两 (9g) 甘草二两 (6g) 大枣十五枚 (5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夹热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0

12,败毒散bds

 12,败毒散bds 羌活900独活900川芎900柴胡900桔梗900枳壳900前胡900茯苓900生姜每服61g薄荷每服6g1g甘草900


【中文】敗毒散
【汉语】Bai Du San
【英文】Toxin-Resolving Powder
【分类】解表剂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 各三十两 (900g)
【用法】煮散剂,每服6g,加生姜、薄荷各1g同煎,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亦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病机】本方所治证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是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客于经络之征。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为风寒犯肺,肺系不利,肺气不宣,津聚为痰,痰阻气滞之候。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佐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释疑】1. 关于人参的配伍:素体气虚而外感,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正气不足而邪气复入;另外,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若单纯以解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半出不出,外邪仍不能解;重则外邪反乘元气之虚而入里,以致发热无休,病情缠绵难愈。故于祛风散寒药中佐少量的人参益气以扶其正,一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2. 关于 “逆流挽舟”:喻嘉言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后人称之为 “逆流挽舟” 法。痢疾之成,多因湿热疫毒,壅滞肠道,其病势向内向下,治宜因势利导,当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和血导滞,此乃治痢之常法,而 “逆流挽舟” 法是治痢的变法。本法所治痢疾,由表邪内陷于里,肠道壅滞,气血失调而成。此时病势虽向内向下,但导致肠道壅滞的根本原因是表邪内陷,不宜顺其病势而用常法,只宜采取逆其病势的解表法治之。故 “逆” 者,逆其病势、逆其常法也。应用解表药物,使内陷之外邪从表而解,宛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故称 “逆流挽舟” 法。从病势来看,实属 “逆挽”,但从病因、病机分析,则属 “顺推”,二者反映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3. 注意事项: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附方】1.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羌活 柴胡 前胡 独活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各一钱五分 (4.5g) 甘草五分 (1.5g) 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温服。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主治: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2. 仓廪散《普济方》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柴胡 陈仓米各等分 (9g) 加生姜、薄荷煎,热服。功用:益气解表,祛湿和胃。主治:噤口痢,下痢,呕逆不食,食入则吐,恶寒发热,无汗,肢体痛,苔白腻,脉浮濡。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附注】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3

11,参苏饮ssy

 11,参苏饮ssy 苏叶6葛根6人参6茯苓6半夏6前胡6枳壳4桔梗4陈皮4木香4甘草4生姜7大枣1


【中文】參蘇飲
【汉语】Shen Su Yin
【英文】Ginseng and Perilla Beverage
【分类】解表剂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紫苏叶 干葛 半夏 前胡 茯苓 各三分 (6g) 枳壳 桔梗 木香 陈皮 炙甘草 各半两 (4g)
【用法】加生姜七片,大枣一个,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病机】本方证由素体脾肺气虚,内有痰湿,复感风寒而成。风寒客于肌表,肺系不利,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痰湿壅肺,阻滞气机,故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脉浮是气虚外感之征。治当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来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湿者。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附注】1. 木香 (Aucklandia lappa)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一中。该物种受高度保护,已禁止进行其野生品种的商业性贸易。
2. 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4

10,柴葛解肌湯cgjjt

 10,柴葛解肌湯cgjjt 葛根9柴胡6羌活3白芷3石膏3黄芩6生姜3白芍6大枣2桔梗3甘草3


【中文】柴葛解肌湯
【汉语】Chai Ge Jie Ji Tang
【英文】Bupleurum and Pueraria Muscle-Resolving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6g) 干葛 (9g) 甘草 (3g) 黄芩 (6g) 羌活 (3g) 白芷 (3g) 芍药 (6g) 桔梗 (3g) 石膏 (3g)
【用法】水煎,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温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病机】本方所治证候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之三阳合病。太阳风寒未解,故恶寒,无汗头痛。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上行至鼻根部,经眼眶下行;少阳经脉行于耳后,进入耳中,出于耳前,并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入里之热初犯阳明、少阳,故目疼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聋。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之佐证。治宜辛凉解肌,兼清里热。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3. 注意事项: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 者,亦不宜用。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一钱二分 (6g) 葛根一钱五分 (6g) 黄芩一钱五分 (6g) 赤芍一钱 (6g) 甘草五分 (3g) 知母一钱 (5g) 生地二钱 (9g) 丹皮一钱五分 (3g) 贝母一钱 (6g) 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 (3g) ;谵语加石膏三钱 (12g)。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1

9,桑菊飲sjy

 9,桑菊飲sjy 桑叶7.5菊花3薄荷2.5杏仁6桔梗6连翘5芦根6生甘草2.5


【中文】桑菊飲
【漢語】Sang Ju Yin
【英文】Mulberry Leaf and Chrysanthemum Beverage
【分類】解表劑
【出處】《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二錢五分 (7.5g) 菊花一錢 (3g) 杏仁二錢 (6g) 連翹一錢五分 (5g) 薄荷八分 (2.5g) 苦桔梗二錢 (6g) 生甘草八分 (2.5g) 蘆根二錢 (6g)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風溫初起,表熱輕證。但咳,身熱不甚,口微渴,脈浮數。
【病機】風溫襲肺,肺氣失宣,故見咳嗽;因受邪輕淺,津傷亦輕,所以身不甚熱,口渴亦微。本方證屬溫病初起,肺失宣肅的表熱輕證,故立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法。
【運用】1. 辨證要點:本方是主治風熱犯肺之咳嗽證的常用方劑。臨床應用以咳嗽,發熱不甚,微渴,脈浮數為辨證要點。因其為 “辛涼輕劑”,故肺熱甚者,當予加味後運用,否則病重藥輕,藥不勝病;若系風寒咳嗽,不宜使用。
2. 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感冒、急性支氣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結膜炎、角膜炎等屬風熱犯肺或肝經風熱者。
3. 注意事項:方中藥物均系輕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方歌】桑菊飲中桔杏翹,蘆根甘草薄荷饒,
清疏肺衛輕宣劑,風溫咳嗽服之消。

永久網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t&id=F00009

8,桂枝汤gzt

 8,桂枝汤gzt 桂枝9白芍9生姜9大枣3炙甘草6


【中文】桂枝湯
【汉语】Gui Zhi Tang
【英文】Cinnamon Twig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 (9g) 芍药三两 (9g) 炙甘草 二两 (6g) 生姜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 (3g)
【用法】水煎,温服。啜热粥,温覆以助取汗,以微汗为度。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病机】本方之外感风寒表虚证,《伤寒论》言其 “太阳中风”,“营弱卫强”。所谓 “卫强”,是指风寒外袭,卫阳抗邪,经脉不利之发热,头痛,脉浮,有邪气实之意;所谓“营弱”,是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之汗出,恶风,脉缓,有正气亏之意。此证的病机为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释疑】1. 本方证中已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汤发汗?盖本证之自汗,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 “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2. 关于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方中桂枝散解邪,助卫阳、通经络,祛在表之风邪,兼治经脉不利之头痛,是为 “卫强” 而设;白芍益阴敛营,既补其因汗出耗损之营阴,又酸收以敛固外泄之营阴,是为 “营弱” 而配。桂芍等量合用,一则,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是相辅相成之配伍形式;二则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是相制相成之配伍形式。二药一治 “卫强”,一治 “营弱”;一助卫阳,一益营阴,故为调营卫、调阴阳的基本结构。仲景调气血阴阳的方每配用此结构。
3. 关于服法:本方服法要求啜热粥与温覆取微汗。药后啜热稀粥。一则借水谷之精气,温养中焦,培益汗源,易于酿汗:二则藉谷气内充,鼓舞胃气,以助卫阳驱邪外出。温覆可以保暖,为取汗创造条件;出汗以全身微汗为佳,如此,既不伤正气,又可使邪从汗解。
4. 关于 “病汗” 与 “药汗” 的区别: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汗出为 “病汗”,服桂枝汤后之汗出为 “药汗”。二者的区别是病汗常带凉意,伴恶风、头痛等症,多为局部出汗;药汗则带热意,为遍身微汗,汗出病愈。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外感风寒表虚证者;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多形红斑、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鼻炎、妊娠呕吐等辨证属营卫不和者。
3. 注意事项: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附方】1. 桂枝加葛根汤《伤寒论》桂枝去皮,二两 (6g) 芍药二两 (6g) 生姜切,三两 (9g) 炙甘草,二两 (6g) 大枣擘,十二枚 (3枚) 葛根四两 (12g)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功用:解肌发表,升津舒筋。主治:风寒客于太阳经输,营卫不和证。桂枝汤证兼项背强而不舒者。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伤寒论》桂枝去皮,三两 (9g) 芍药三两 (9g) 生姜切,三两 (9g) 炙甘草,二两 (6g) 大枣擘,十二枚 (3枚) 厚朴炙,去皮,二两 (6g) 杏仁去皮尖,五十枚 (6g)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而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误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02

7,香苏散xss

 7,香苏散xss 苏叶120香附120陈皮60甘草30


【中文】香蘇散
【汉语】Xiang Su San
【英文】Cyperus and Perilla Powder
【分类】解表剂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香附子 紫苏叶 各四两 (120g) 炙甘草 一两 (30g) 陈皮二两 (60g)
【用法】煮散剂,每服9g,热服,不拘时候;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寒之邪,四时皆有。本方是为外感风寒,受邪轻浅,内兼气滞证而设。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与一般表证无异;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则为气郁不舒之征象。治宜解表理气。因感邪较轻,当 “以轻松流利为佳,不必动辄峻剂也”《医方论》卷1。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而兼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多用于胃肠型感冒属感受风寒兼气机郁滞者。
【附方】1. 香苏葱豉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制香附一钱半至二钱 (4.5-6g) 新会皮一钱半至二钱 (4.5-6g) 鲜葱白二三枚 (3枚) 紫苏一钱半至三钱 (4.5-9g) 清炙草六分至八分 (2-2.5g) 淡香豉三钱至四钱 (9-12g) 水煎服。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主治:妊娠伤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2.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卷2 紫苏叶一钱五分 (5g)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二分 (各4g) 炙甘草,七分 (2.5g) 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一钱 (各3g) 川芎五分 (1.5g) 生姜三片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微覆似汗。功用:发汗解表,理气解郁。主治: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
【方歌】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