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神农尝百草 继往开来有我们

精华目录

内科目录

 内科目录 ❄  固定目录(内科目录)  、❄   编辑 (内科目录)   、 ❄  固定连接  (精华目录) 、 ❄  编辑  (精华目录)     置顶 范文 —— ❄ 综述范文:  病例万能公式【完整版】 、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大全 、

热门博文

2022年12月20日星期二

16,银翘散yqs

 16,银翘散yqs  银花30连翘30薄荷18牛蒡子18荆芥穗12淡豆豉15芦根6竹叶12桔梗12生甘草15


【中文】銀翹散
【汉语】Yin Qiao San
【英文】Lonicera and Forsythia Powder
【分类】解表剂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一两 (30g) 金银花一两 (30g) 桔梗六钱 (18g) 薄荷六钱 (18g) 竹叶四钱 (12g) 生甘草五钱 (15g) 荆芥穗四钱 (12g) 淡豆豉五钱 (15g) 牛蒡子六钱 (18g)
【用法】煮散,每服18g,入鲜芦根15g同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病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外感温热篇》温邪自口鼻而入,上犯于肺,肺卫相通,卫气被郁,开合失司,则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肺气失宣,则咳嗽;肺系不利,则咽痛。温邪伤津,故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均为温病初起之佐证。本方证之病机为温病初起,邪郁肺卫,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運用】1. 辨证要点:《温病条辨》称本方为 “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湿疹、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3. 注意事项: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因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屙,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08

15,麻黄汤mht

 15,麻黄汤mht 桂枝6麻黄9杏仁6炙甘草3


【中文】麻黃湯
【汉语】Ma Huang Tang
【英文】Ephedra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三两 (9g) 桂枝二两 (6g) 杏仁七十个 (6g) 炙甘草 一两 (3g)
【用法】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水煎,温服,覆取微汗。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本方证由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束表,影响肺气正常宣降,表郁则肺气亦郁,故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外束之征。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和基础方。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辨证属风寒表实证者。
3. 注意事项: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不可过服,以免耗气伤津。凡风寒表虚证、风热表证及正虚外感风寒等皆不宜使用。
【附方】1. 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去节,三两 (9g) 桂枝去皮,二两 (6g) 炙甘草,一两 (3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6g) 白术四两 (12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主治:风寒夹湿痹证。身体烦疼,无汗等。
2.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麻黄去节,汤泡,半两 (6g)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 (6g) 薏苡仁半两 (12g) 炙甘草,一两 (3g)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四钱 (12g)。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功用:发汗解表,祛风利湿。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
3. 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去节,六两 (12g) 桂枝去皮,二两 (6g) 炙甘草,二两 (6g) 杏仁去皮尖,四十枚 (6g) 石膏如鸡子大,碎 (12g) 生姜切,三两 (9g) 大枣十二枚,擘 (3g)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里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烦躁,口渴,脉浮紧。
4.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草不炙 麻黄不去根节 杏仁不去皮尖 各等分 (30g),上为粗末,每服五钱 (15g),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功用:宣肺解表。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
5. 华盖散《博济方》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 赤茯苓去皮,各一两 (30g) 甘草半两 (15g) 上为末,每服2钱 (6g),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证。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膈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01

14,麻黄细辛附子汤mhxxfzt

 14,麻黄细辛附子汤mhxxfzt 麻黄6细辛3附子9


【中文】麻黃細辛附子湯
【汉语】Ma Huang Fu Zi Xi Xin Tang
【英文】Ephedra, Aconite and Asarum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二两 (6g) 附子炮 一枚 破八片 (9g) 细辛二两 (3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1.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2. 暴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病机】本方是为素体阳虚,复感风寒的证候而设。发热,并见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是外受风寒,邪正相争所致;脉沉无力,兼见神疲欲寐,素体阳虚之候。治当助阳与解表并行。
【释疑】1. 关于麻黄与附子配伍:外感表证,治应汗解,但因阳虚不能鼓邪外出,且虑已虚之阳随汗而泄,恐有亡阳之变,必须助阳与解表结合运用,方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方中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在里以振奋阳气,鼓邪于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麻黄为发汗之峻品,凡阳虚之人用之则易损气耗阳,附子不仅能助阳鼓邪外出,且可固护阳气,相伍则无过汗亡阳之虞,故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
2. 关于本方治暴哑之理:喉为肺系之门户,少阴肾经循喉咙,至舌根。若为暴哑,乃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方中麻黄散寒宣肺;附子温壮肾阳;细辛协二药辛通上下,三药合用则具宣上温下,开窍启闭之功。此为以表里同治之方,易作上下同治之法,乃灵活运用,异病同治之体现。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既是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的代表方、基础方,又是治疗大寒客犯肺肾所致咽痛声哑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甚,发热轻,神疲欲寐,脉沉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暴盲、暴喑、喉痹、皮肤瘙痒等属阳虚外感者。
3. 注意事项: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 “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不可不慎。
【附方】1. 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论》麻黄去节,二两 (6g) 炙甘草,二两 (6g) 附子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9g)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助阳解表。主治:少阴阳虚,外感风寒。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小。
2. 再造散《伤寒六书》卷3 黄芪 (6g) 人参 (3g) 桂枝 (3g) 甘草 (1.5g) 熟附子 (3g) 细辛 (2g) 羌活 (3g) 防风 (3g) 川芎 (3g) 煨生姜 (3g) 水二盅,加大枣二个,煎一盅。槌法再加炒白芍一撮,煎三沸,温服。功用:助阳益气,解表散寒。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方歌】麻黄附子细辛汤,助阳解表法优良,
少阴脉沉反发热,邪寒外解不伤阳。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5

1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mxsgt

 1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石甘汤)mxsgt  麻黄9石膏18杏仁9炙甘草6


【中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汉语】Ma Huang Xing Ren Gan Cao Shi Gao Tang
【英文】Ephedra, Apricot Kernel, Licorice and Gypsum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麻黄四两 (9g) 杏仁五十个 (9g) 炙甘草 二两 (6g) 石膏半斤 (18g)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病机】本方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内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无汗,苔薄白,脉浮是表邪未尽之征。治当辛凉透邪,清肺平喘。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3. 注意事项: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本方均非所宜。
【附方】越婢汤《金匮要略》麻黄六两 (18g) 石膏半斤 (24g) 生姜三两 (9g) 甘草二两 (6g) 大枣十五枚 (5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夹热证。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0

12,败毒散bds

 12,败毒散bds 羌活900独活900川芎900柴胡900桔梗900枳壳900前胡900茯苓900生姜每服61g薄荷每服6g1g甘草900


【中文】敗毒散
【汉语】Bai Du San
【英文】Toxin-Resolving Powder
【分类】解表剂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 各三十两 (900g)
【用法】煮散剂,每服6g,加生姜、薄荷各1g同煎,不拘时服,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亦作汤剂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病机】本方所治证候系正气素虚,又感风寒湿邪。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是风寒湿邪,袭于肌表,客于经络之征。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为风寒犯肺,肺系不利,肺气不宣,津聚为痰,痰阻气滞之候。舌苔白腻,脉浮按之无力,正是虚人外感风寒兼湿之佐证。治当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释疑】1. 关于人参的配伍:素体气虚而外感,若只祛邪而不扶正,不仅无力鼓邪外出,即使表邪暂解,亦恐正气不足而邪气复入;另外,正气虚弱之人感受外邪,若单纯以解表药汗之,药虽外行,而中气不足,轻则汗半出不出,外邪仍不能解;重则外邪反乘元气之虚而入里,以致发热无休,病情缠绵难愈。故于祛风散寒药中佐少量的人参益气以扶其正,一则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并寓防邪入里之义,二则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2. 关于 “逆流挽舟”:喻嘉言常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后人称之为 “逆流挽舟” 法。痢疾之成,多因湿热疫毒,壅滞肠道,其病势向内向下,治宜因势利导,当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和血导滞,此乃治痢之常法,而 “逆流挽舟” 法是治痢的变法。本法所治痢疾,由表邪内陷于里,肠道壅滞,气血失调而成。此时病势虽向内向下,但导致肠道壅滞的根本原因是表邪内陷,不宜顺其病势而用常法,只宜采取逆其病势的解表法治之。故 “逆” 者,逆其病势、逆其常法也。应用解表药物,使内陷之外邪从表而解,宛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故称 “逆流挽舟” 法。从病势来看,实属 “逆挽”,但从病因、病机分析,则属 “顺推”,二者反映了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一首益气解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3. 注意事项:方中药物多为辛温香燥之品,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若时疫、湿温、湿热蕴结肠中而成之痢疾,切不可用。
【附方】1.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羌活 柴胡 前胡 独活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各一钱五分 (4.5g) 甘草五分 (1.5g) 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温服。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主治: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2. 仓廪散《普济方》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独活 桔梗 枳壳 柴胡 陈仓米各等分 (9g) 加生姜、薄荷煎,热服。功用:益气解表,祛湿和胃。主治:噤口痢,下痢,呕逆不食,食入则吐,恶寒发热,无汗,肢体痛,苔白腻,脉浮濡。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附注】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3

11,参苏饮ssy

 11,参苏饮ssy 苏叶6葛根6人参6茯苓6半夏6前胡6枳壳4桔梗4陈皮4木香4甘草4生姜7大枣1


【中文】參蘇飲
【汉语】Shen Su Yin
【英文】Ginseng and Perilla Beverage
【分类】解表剂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紫苏叶 干葛 半夏 前胡 茯苓 各三分 (6g) 枳壳 桔梗 木香 陈皮 炙甘草 各半两 (4g)
【用法】加生姜七片,大枣一个,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苔白,脉弱。
【病机】本方证由素体脾肺气虚,内有痰湿,复感风寒而成。风寒客于肌表,肺系不利,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痰湿壅肺,阻滞气机,故咳嗽痰白,胸脘满闷。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脉浮是气虚外感之征。治当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来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属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湿者。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附注】1. 木香 (Aucklandia lappa)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一中。该物种受高度保护,已禁止进行其野生品种的商业性贸易。
2. 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4

10,柴葛解肌湯cgjjt

 10,柴葛解肌湯cgjjt 葛根9柴胡6羌活3白芷3石膏3黄芩6生姜3白芍6大枣2桔梗3甘草3


【中文】柴葛解肌湯
【汉语】Chai Ge Jie Ji Tang
【英文】Bupleurum and Pueraria Muscle-Resolving Decoction
【分类】解表剂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柴胡 (6g) 干葛 (9g) 甘草 (3g) 黄芩 (6g) 羌活 (3g) 白芷 (3g) 芍药 (6g) 桔梗 (3g) 石膏 (3g)
【用法】水煎,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同煎,温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病机】本方所治证候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之三阳合病。太阳风寒未解,故恶寒,无汗头痛。阳明经脉起于鼻两侧,上行至鼻根部,经眼眶下行;少阳经脉行于耳后,进入耳中,出于耳前,并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入里之热初犯阳明、少阳,故目疼鼻干,眼眶痛,咽干耳聋。脉浮而微洪是外有表邪,里有热邪之佐证。治宜辛凉解肌,兼清里热。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龈炎、急性结膜炎等属外感风寒,邪郁化热者。
3. 注意事项:若太阳表邪未入里者,不宜用本方,恐其引邪入里;若里热而见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 者,亦不宜用。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柴胡一钱二分 (6g) 葛根一钱五分 (6g) 黄芩一钱五分 (6g) 赤芍一钱 (6g) 甘草五分 (3g) 知母一钱 (5g) 生地二钱 (9g) 丹皮一钱五分 (3g) 贝母一钱 (6g) 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十片 (3g) ;谵语加石膏三钱 (12g)。功用:解肌清热。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