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神农尝百草 继往开来有我们

精华目录

内科目录

 内科目录 ❄  固定目录(内科目录)  、❄   编辑 (内科目录)   、 ❄  固定连接  (精华目录) 、 ❄  编辑  (精华目录)     置顶 范文 —— ❄ 综述范文:  病例万能公式【完整版】 、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大全 、

热门博文

2022年12月19日星期一

1, 小半夏汤xbxt

 1, 小半夏汤xbxt

半夏20生姜10

【中文】小半夏湯
【汉语】Xiao Ban Xia Tang
【英文】Minor Pinellia Decoction
【分类】理气剂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 (20g) 生姜半斤 (10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呕吐痰涎,口不渴,或干呕呃逆,谷不得下,小便自利,舌苔白滑。
【病机】本方证因痰饮停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所致。痰饮停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呕多必津伤致渴,渴者为饮随呕去,故为欲解;若呕反不渴,是支饮仍在心下之故。治宜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饮呕吐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呕吐不渴,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炎、内耳眩晕症及化疗后所致的胃肠反应等,辨证属痰饮呕吐者。
3. 注意事项:本方偏于温燥,呕吐属热者不宜使用。
【附方】大半夏汤《金匮要略》 半夏二升 洗完用 (15g) 人参三两 (9g) 白蜜一升 (9g),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功用:和胃降逆,益气润燥。主治:胃反证。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转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肢体羸弱,大便燥结如羊屎状,舌淡红,苔少,脉细弱。
【方歌】小半夏汤有生姜,化痰降逆基础方,
主治痰饮呕吐证,若加茯苓效力彰。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111

7,当归四逆汤dgsnt

 7当归四逆汤dgsnt

  白芍9当归12桂枝9细辛3通草6大枣8甘草6

【中文】當歸四逆湯
【汉语】Dang Gui Si Ni Tang
【英文】Chinese Angelica Frigid Extremities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当归三两 (12g) 桂枝三两,去皮 (9g) 芍药三两 (9g) 细辛三两 (3g) 甘草二两,炙 (6g) 通草二两 (6g) 大枣二十五枚,擘 (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病机】本方主治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之证。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雷诺氏病、小儿麻痹、冻疮、妇女痛经、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血虚寒凝者。
【附方】1.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当归三两 (12g) 芍药三两 (9g) 甘草二两,炙 (6g) 通草二两 (6g) 桂枝三两,去皮 (9g) 细辛三两 (3g) 生姜半斤,切 (12g) 吴茱萸二升 (9g) 大枣二十五枚,擘 (8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和中止呕。主治:血虚寒凝,手足厥冷,兼寒邪在胃,呕吐腹痛者。
2.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黄芪三两 (9g) 芍药三两 (9g) 桂枝三两 (9g) 生姜六两 (18g) 大枣十二枚 (4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者。
【方歌】当归四逆芍桂枝,细辛甘草木通施,
血虚寒厥四末冷,温经通脉最相宜。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5

6,阳和汤yht

 6阳和汤yht (8)

阳和:熟地30鹿角胶9肉桂3炮姜炭2白芥子6麻黄2生甘草3

  

【中文】陽和湯
【汉语】Yang He Tang
【英文】Harmonious Yang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黄一两 (30g) 麻黄五分 (2g) 鹿角胶三钱 (9g) 白芥子二钱,炒研 (6g) 肉桂一钱去皮,研粉 (3g) 生甘草一钱 (3g) 炮姜炭五分 (2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阴寒证者。症见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病机】阴疽一证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而成。阴寒为病故局部肿势弥漫,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并可伴有全身虚寒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亦为虚寒之象。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阴疽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等属阴寒凝滞者。
3. 注意事项:方中熟地用量宜重,麻黄用量宜轻;阳证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或疽已溃破者,不宜使用本方。马培之云:“此方治阴证,无出其右,用之得当,应手而愈。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重校外科证治全生集》卷4
【附方】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白胶香 草乌 五灵脂 地龙 木鳖各制末,一两五钱 (各150g) 没药 归身 乳香各净末,七钱五分 (各75g) 麝香三钱 (15g) 墨炭一钱二分 (12g) 以糯米粉一两二钱,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捶,为丸如芡实大。此一料,约为二百五十丸,晒干忌烘,固藏,临用取一丸,布包放平石上,隔布敲细入杯内,取好酒几匙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一二时,以银物加研,热陈酒送服,醉盖取汗。如流注初起,及一应痰核、瘰疬、乳岩、横痃,初起服,消乃止。幼孩不能服煎剂及丸子者,服之甚妙。如流注等证,将溃及溃者,当以十丸均作五日服完,以杜流走不定,可绝增入者。但丸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功用:化痰除湿,祛瘀通络。主治: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疠、乳岩、横痃、贴骨疽、膳拱头等病,初起肤色不变,肿硬作痛者。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
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6

5,理中丸lzw

 5理中丸lzw

  干姜90人参90白术90甘草90

【中文】理中丸
【汉语】Li Zhong Wan
【英文】Center-Regulating Pill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人参 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三两 (各90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9g)。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现代用法:上4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9克,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以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 脾胃虚寒证。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 脾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兼见胸脘痞满,逆气上冲心胸;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病机】本方所治诸症皆由脾胃虚寒所致。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凉,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治宜温中祛寒,益气健脾。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凉,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3.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附方】1. 附子理中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子 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炙甘草 白术 各三两 (各90g)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十丸。每服一丸 (6g),以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功用:温阳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疼痛,下利清稀,恶心呕吐,畏寒肢凉,或霍乱吐利转筋等。
2. 桂枝人参汤《伤寒论》桂枝四两,别切 (12g) 甘草四两,炙 (9g) 白术三两 (9g) 人参三两 (9g) 干姜三两 (9g)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功用:温阳健脾,解表散寒。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虚者。
【方歌】理中丸主温中阳,甘草人参术干姜,
吐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更扶阳。
【附注】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0

4,吴茱萸汤wzrt

 4吴茱萸汤wzrt

  吴茱萸9生姜18人参9大枣4

【中文】吳茱萸湯
【汉语】Wu Zhu Yu Tang
【英文】Evodia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一升,洗 (9g) 人参三两 (9g) 生姜六两,切 (18g) 大枣十二枚,擘 (4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病机】本方治证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肝胃虚寒,胃失和降,浊阴上逆,故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厥阴之脉挟胃属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胃中浊阴循肝经上扰于头,故巅顶头痛。浊阴阻滞,气机不利,故胸满脘痛。肝胃虚寒,阳虚失温,故畏寒肢冷。脾胃同居中焦,胃病及脾,脾不升清,则大便泄泻。舌淡苔白滑,脉沉弦而迟等均为虚寒之象。治疗当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的常用方。以食后欲吐,或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3. 注意事项:胃热呕吐、阴虚呕吐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禁用本方。
【方歌】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法良,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亦堪尝。
【附注】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2

3, 回阳救急汤hyjjt

 3, 回阳救急汤hyjjt

  附子9干姜6肉桂3人参6白术9茯苓9甘草6陈皮6半夏9五味子3麝香0.1

【中文】回陽救急湯
【汉语】Hui Yang Jiu Ji Tang
【英文】Yang-Returning Emergency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六书》
【组成】熟附子 (9g) 干姜 (6g) 人参 (6g) 炙甘草 (6g) 白术炒 (9g) 肉桂 (3g) 陈皮 (6g) 五味子 (3g) 茯苓 (9g) 半夏制 (9g)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煎之,临服入麝香三厘 (0.1g) 调服。中病以手足温和即止,不得多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麝香冲服)。
【功用】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主治】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四肢厥冷,神衰欲寐,恶寒踡卧,吐泻腹痛,口不渴,甚则身寒战栗,或指甲口唇青紫,或吐涎沫,舌淡苔白,脉沉微,甚或无脉。
【病机】本方证是由寒邪直中三阴,阴寒内盛,真阳衰微欲脱所致。素体阳虚,寒邪直中,三阴受寒,故腹痛、吐泻、肢厥、神衰、脉微俱见;身寒战栗,唇指青紫,无脉乃阴寒内盛,阳微欲脱之兆。治当回阳固脱,益气生脉。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冷,神衰欲寐,下利腹痛,脉微或无脉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休克、心力衰竭等属亡阳欲脱者。
3. 注意事项:方中麝香用量不宜过大。服药后手足温和即止。
【附方】回阳急救汤《重订通俗伤寒论》黑附块三钱 (9g) 紫瑶桂五分 (1.5g) 别直参二钱 (6g) 原麦冬三钱,辰砂染,(9g) 川姜二钱 (6g) 姜半夏一钱 (3g) 湖广术钱半 (5g) 北五味三分 (1g) 炒广皮八分 (3g) 清炙草八分 (3g) 真麝香三厘 (0.1g) 冲水煎服。功用:回阳救逆,益气生脉。主治:少阴病,阳衰阴竭证。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肢厥无脉,干呕心烦者。
【方歌】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寻,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附注】1. 人参 (Panax ginseng) 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2. 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濒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阿富汗、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除外) 。
3. 马麝 (Moschus sifanicus)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濒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阿富汗、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除外) 。
4. 原麝 (Moschus moschiferus)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列为易危物种。另外,它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二中。该物种虽可进行贸易,但须受许可证制度管制 (阿富汗、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和巴基斯坦除外) 。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4

2, 四逆汤snt

 2, 四逆汤snt

   生附子15干姜6炙甘草6

【中文】四逆湯
【汉语】Si Ni Tang
【英文】Frigid Extremities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甘草二两,炙 (6g) 干姜一两半 (6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15g)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虚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病机】本方治证乃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候。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心阳衰微,神失所养,则神衰欲寐。肾阳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调,则腹痛吐利。此阳衰阴盛之证,非纯阳大辛大热之品,不足以破阴寒,回阳气,救厥逆。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而见休克,属阳衰阴盛者。
3. 注意事项: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附方】1. 通脉四逆汤《伤寒论》甘草二两,炙 (6g)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20g)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9~12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功用:破阴回阳,通达内外。主治:少阴病,阴盛格阳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若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加猪胆汁半合 (5ml),名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以羊胆代之”。
2. 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甘草二两,炙 (6g)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15g) 干姜一两半 (9g) 人参一两 (6g)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功用: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踡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证仍在者。
3. 白通汤《伤寒论》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6g)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15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功用:破阴回阳,宣通上下。主治: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若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 (5ml),人尿五合 (25ml),名 “白通加猪胆汁汤”。
4. 参附汤《正体类要》人参四钱 (12g) 附子炮,去皮,脐,三钱 (9g) 用水煎服,阳气脱陷者,倍用之。功用:益气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证。四肢厥逆,冷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方歌】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逆急煎尝,
脉微吐利阴寒盛,救逆回阳赖此方。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3

1, 小建中汤xjzt

 1, 小建中汤xjzt

   饴糖30桂枝9白芍18生姜9大枣6炙甘草6

【中文】小建中湯
【汉语】Xiao Jian Zhong Tang
【英文】Minor Center-Fortifying Decoction
【分类】温里剂
【出处】《伤寒论》
【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9g) 甘草二两,炙 (6g) 大枣十二枚,擘 (6枚) 芍药六两,(18g) 生姜三两,切 (9g) 胶饴一升 (30g)
【用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兑入饴糖,文火加热溶化,分两次温服)。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病机】病证因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症虽不同,病本则一,总由中焦虚寒所致。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和里缓急而能止痛。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既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又为调和阴阳,柔肝理脾之常用方。临床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3. 注意事项: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
【附方】1.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桂枝三两,去皮 (9g) 甘草二两,炙 (6g) 大枣十二枚,擘 (6枚) 芍药六两,(18g) 生姜三两,切 (9g) 胶饴一升 (30g) 黄芪一两半 (5g) 煎服法同小建中汤。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2. 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当归四两 (12 g) 桂心三两 (9g) 炙甘草二两 (6g) 芍药六两 (18g) 生姜三两 (9g) 大枣12枚 (6枚) 擘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 (30g) 作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糖消。功用:温补气血,缓急止痛。主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不已,吸吸少气,或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不能饮食者。
3.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蜀椒二合,去汗 (6g) 干姜四两 (12g) 人参二两 (6g)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 (30g),微火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方歌】小建中汤芍药多,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痛服之瘥。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61

21,泻白散xbs

 21泻白散xbs

桑白皮30地骨皮30甘草3粳米1

【中文】瀉白散
【汉语】Xie Bai San
【英文】White-Draining Powder
【分类】清热剂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 桑白皮炒,各一两 (各30g) 炙甘草,一钱 (3g)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
【主治】肺有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
【病机】本方治肺有伏火郁热之证。火热郁结于肺,则气逆不降而为喘咳;肺热则外蒸于皮毛,故皮肤蒸热;此热不属于外感,乃伏热渐伤阴分所致,故热以午后尤甚,其特点是轻按觉热,久按若无,与阳明之蒸蒸发热、愈按愈盛者有别;舌红苔黄,脉象细数是邪热渐伤阴分之侯,治宜清泻肺中郁热,平喘止咳。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肺有伏火之咳喘的常用方。临床以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常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初期、小儿麻疹初期等属肺中伏火,气阴渐伤者。
3. 注意事项: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 (9g) 大枣十二枚 (4枚) 上药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功用:泻肺行水,下气平喘。主治: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46

20,龙胆泻肝汤ldxgt

 20龙胆泻肝汤ldxgt

龙胆草6黄芩9栀子9木通6泽泻12车前子9当归6生地12柴胡12甘草6

【中文】龍膽瀉肝湯
【汉语】Long Dan Xie Gan Tang
【英文】Gentian Liver-Draining Decoction
【分类】清热剂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 (6g) 黄芩炒 (9g) 栀子酒炒 (9g) 泽泻 (12g) 木通 (6g) 车前子 (9g,包煎) 当归酒洗 (6g) 生地黄酒炒 (12g) 柴胡 (12g) 甘草生用 (6g) (原书未着用量)
【用法】水煎服,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清泄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 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 肝经湿热下注证。阴部肿痒、潮湿有汗,小便淋浊,男子阳痿,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病机】本方所治之证,是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布胁肋,连目系,入巅顶;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内眦,布耳前后入耳中,一支入股中,绕阴部,另一支布胁肋。肝胆之火循经上炎则头部、耳目做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胁痛且口苦;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部肿痒、潮湿有汗,男子阳痿,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火盛及湿热之象。本方证病机特点是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肝胆气机不舒。立法组方既要清泄肝胆实火,又要清利肝经湿热,并需疏畅肝胆气机。
【释疑】龙胆泻肝汤主治肝经湿热,为何还用当归生地柔润之品?本方主治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立法组方既要清泄肝胆实火,又要清利肝经湿热,并需疏畅肝胆气机。使用当归生地的理由有二:一是方中大量苦燥之品,容易伤及肝阴;二是肝体阴用阳,阴血为本。配伍当归生地补养阴血,以强肝体,防止苦燥药物损伤肝阴。
【運用】1.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为辨证要点。
2.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等辨证属肝胆实火上炎者;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急性乳腺炎、阳痿等辨证属肝胆湿热蕴结;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白塞氏病等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者。
3. 注意事项:方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皆非所宜。
【附方】1. 泻青丸《小儿药证直诀》当归去芦头,切,焙 龙脑 (即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仁 川大黄湿纸裹煨 羌活 防风去芦头,切,焙,各等分 (各3g)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1.5g),每服半丸至一丸,竹叶煎汤,同砂糖,温开水化下。功用:清肝泻火。主治:肝经火郁证。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以及小儿急惊,热盛抽搐等。
2. 当归龙荟丸《黄帝素问宣明方论》(又名龙脑丸) 当归 (焙) 一两 (30g) 龙胆草 栀子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30g) 芦荟 青黛 大黄各五钱 (15g) 木香一分 (0.3g) 麝香五分 (1.5g)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下。功用:清泻肝胆实火。主治: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方歌】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
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永久网址: https://sys02.lib.hkbu.edu.hk/cmfid/details.asp?lang=chs&id=F00043